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苏教版必修1化学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出自苏教版必修1化学,教师之家为您提供《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素材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极简版页面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件下载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2课时)姓名:史培艳3%硼酸75%乙醇1.0000mol·L-1盐酸质量分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各成分含量[知识回顾]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aq)=mBMV(aq)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詹澜2016年3月化学小综合计算解题思路初探今天距离高考95天一模23天*高考说明第29页、30页第23、24行、31页: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质量、溶液浓度、气体体积、化学方程式等计算。能通过相关数据和图像的观察,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或计算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比、推理、归纳或计算,并形成结论。以真实应用为背景,体现化学计算服务于化学研究与应用功能,强调化学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化学计算技能。*期初考试第18题小题分刘奎12.0王明12.0荀旭12.0田君辉12.0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1.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学会判断。2.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教学重难点: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国演义》第66集:绝路问津(片段)思考:喝了泉水的人为什么说不出话来?他们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视频中误喝了泉水的将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原因是因为他们喝的水中含有较多量的CuSO4,造成了重金属中毒。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因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碱与CuSO4发生离子反应Cu2++2OH-====Cu(OH)2↓使原来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会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解毒之目的。【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省级优课).ppt

    *友情提醒:规范操作、注意安全1、注意本桌、邻桌的易打玻璃仪器,桌上的红色石蕊试纸、黄色pH试纸注意保管好2、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教室,滴管用好必须洗净,以防使得试剂不纯。3、所有溶液实验都在微型试管中进行,取固体用钥匙的小的一端,加水至微型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即可。检验物质的的依据物质的某些特殊性质 或 特征反应物理性质:颜色:Fe3+:黄色   Cu2+:蓝色气味:NH3:刺激性化学性质:生成沉淀:蓝色沉淀Cu(OH)2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一瓶是食盐,一瓶是纯碱。想想看,我们在实验室里能用哪些方法鉴别它们(未知6未知7)呢?可选用的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pH试纸酚酞试液稀硝酸硝酸银常见物质的检验的一般步骤取试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江苏省省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欢迎各位领导及老师 莅临指导作课人付会娜2018.4.6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蜀军山林行军,口渴时误饮毒泉之水,部分将士中毒,口不能言。诸葛亮亲自走访,终遇一位高人,才得知此处安乐泉水可解此毒。此高人乃孟获之兄孟节,他对孟获不从王化很是气愤,并帮助蜀军安全渡过各种毒泉、毒气等有害之障。哑水是一种含铜盐的泉水,即硫酸铜(胆矾)的水溶液,称为胆水。哑泉中含有过多的铜盐,这些铜盐经过水中的氧化硫杆菌、氧化铁杆菌、氧化铁硫杆菌等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最初形成溶于水的硫酸铜。水中还包含着一些石膏微小结晶,这种石膏中过多的含了硫酸镁,导致人的声带和食道迅速脱水,导致短时间失声。这种胆水饮用后会使人恶心、呕吐、腹泻,言语不清,直至虚脱、痉挛而死。人在误饮哑水之后立即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案下载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溶液配制与分析教学设计??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会用数学表达式进行V、m、c间的简单换算。(2)从定量的角度理解溶液配制的过程。(3)知道容量瓶的结构和用途。2.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观察的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师生、生生互评,能对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1)体会物质的量浓度的在化学生产和应用中的重要意义。(2)通过对实验的讨论,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如何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难点:掌握精确配制一定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化学小综合计算解题思路初探高考说明中第29、30页第23、24行,31页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质量、溶液浓度、气体体积、化学方程式等计算。能通过相关数据和图像的观察,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或计算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比、推理、归纳或计算,并形成结论。高考试卷中:以真实应用为背景,体现化学计算服务于化学研究与应用功能。注重化学计算的实用性,即化学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强调化学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化学计算技能。答题过程中:首先清晰审题:包含题目关键词、单位、条件、量的变化等等,然后根据题型确定解题思路,再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有序演算准确解题。真题1.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1.在或状态下能导电的叫电解质。包括、、、水、活泼金属氧化物等。2.叫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等),某些非金属氢化物(NH3)、绝大多数有机物(蔗糖、酒精)等。[练习]: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醋酸)②HCl③NaOH④HNO3⑤Na2CO3⑥蔗糖⑦酒精⑧SO2⑨H2O⑩Fe属于电解质_____属于非电解质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小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理解注意事项:考点二电离方程式1.电解质或状态下离解成的过程叫电离。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或熔融状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doc

    本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I第一专题第二单元第二节《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初步学会物质检验的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本课内容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组成成分包括Cl-、NH4+、SO42-的检验方法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第一专题——“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的设计是以“物质”为中心展开的,从物质的分类、变化到物质的处理(分离、提纯及检验)再到物质的微观结构,让学生对“物质”的整体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常见物质的检验作为本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在“
    上传时间:06-26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离子检验离子推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常见离子的检验以及离子的推断问题,其中还复习了常见的有色离子等内容。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讲与练相结合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側重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得出结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一节所学的离子反应初步知识,又为复习元素化合物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已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还没有复习元素化合物部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有所遗忘,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能根据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综合推断。2.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素材下载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导学案(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常见物质的检验编写人:张新爱【学习目标】1.学会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2.掌握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方法。3.能根据离子检验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难点: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知识新授】常见物质的检验1、NH4+的检验:试剂:。原理:NH4Cl+NaOH——。现象:。检验方法:。[交流与讨论]试纸为何要湿润?2、Cl-的检验: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导学案(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后习题(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1.(12分)KMnO4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氧化剂,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通过下列方法制备:①软锰矿与过量KOH、KClO3固体熔融生成K2MnO4;②溶解、过滤后将滤液酸化,使K2MnO4完全转化为MnO2和KMnO4;③滤去MnO2,将滤液浓缩、结晶得到深紫色的KMnO4产品。测定KMnO4产品的纯度可用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①配制250mL0.1000mol·L-1标准Na2S2O3溶液,需准确称取Na2S2O3固体的质量________g。②取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6000g,酸化后用0.1000mol·L-1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计算该KMnO4产品的纯度(请给出计算过程)。(有关离子方程式为:MnOeqoal(-,4)+S2Oeqoal(2-,3)+H+—SOeqoal(2-,4)+Mn2++H2O未配平)答案:①3.950(2分)②解:8MnOeqoal(-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后习题(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后习题(江苏省省级优课).doc

    课时5 常见离子的检验【基础梳理】鉴别SOeqoal(2-,4)时所选用的试剂及顺序最合理的是(  )  A.稀盐酸、BaCl2溶液B.稀硝酸、BaCl2溶液C.Ba(NO3)2溶液、稀盐酸D.BaCl2溶液、稀盐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eqoal(+,4)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C.某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源中有SOeqoal(2-,4)D.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或SOeqoal(2-,4)或COeqoal(2-,3)或SOeqoal(2-,3)3.某物质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后习题(江苏省省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后习题(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评测练习1.在容量瓶上不作标记的是()A.刻度线B.容量规格C.温度D.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将固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入容量瓶内溶解即可;B.使用容量瓶时,只需选好所需容量,直接使用即可,无需进行其它操作;C.将溶液恢复至室温后方可将其转移入容量瓶内;D.将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内,只要不外漏即可。3.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高的是()A.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B.用量筒量取所需1.0mol/LNaCl溶液时仰视量筒C.定容时俯视D.定容后反复颠倒、摇匀,平放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4.地震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灾难。假若你是卫生防疫人员,需要配制0.01mol·L-1的KMnO4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B.取K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后习题(福建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