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苏教版必修1化学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出自苏教版必修1化学,教师之家为您提供《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素材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极简版页面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下载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能从实验室中保存硝酸角度认识其不稳定性;知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知道铜与不同浓度硝酸的反应的异同。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离子方程式书写能更好地认识硝酸的性质。氮肥硝化纤维塑料炸药染料硝酸盐价值观引导,了解实际应用一、硝酸的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基本观念——方法论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大低沸点(83℃),易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例溶解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专题四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吉倩倩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氮元素含氮化合物作为火箭的燃料血红蛋白中含有氮元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体积分数,还有少量的CO2及稀有气体。氮元素以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以形式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及有机物。空气中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只有少数豆科植物能够直接吸收转化加以利用。直到1919年,德国化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人工合成了,才使大规模合成化肥成为现实。78%21%哈伯NH3游离态化合态N2+3H2催化剂2NH3高温、高压(1)物理性质:氮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小,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四化学与生活1918年发明了N2和H2直接合成氨的方法哈伯博施1931年改进了反应条件,实现了氨的规模化工业生产一、工业合成氨:N2+3H2催化剂2NH3高温、高压合成氨工厂二、氨的物理性质(1)   色,有     气味的气体。无刺激性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Ammonia阿摩尼亚氨宙斯—阿摩神庙阿摩神之盐salammonic铵态氮肥提高粮食产量(NH4)2SO4NH4HCO3常用氮肥简介原料为NH3常见氮肥铵态氮肥(NH4+)硝态氮肥(NO3-)酰胺态氮肥NH4NO3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ppt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市级优课).ppt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第二课时我国未使用化肥时每公顷耕地可生产粮食0.73吨使用化肥后1978年我国每公顷耕地平均生产粮食4.63吨如果不施化肥,中国的耕地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2亿多人将无饭可吃。化肥对人类的生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别获得1918年和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N2+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工业制NH3方法(合成氨)哈伯波施2、喷泉实验: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课件(江苏省市级优课).ppt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下载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主题:硝酸的性质一、主题的教学价值1.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三大强酸之一,也是氮的一种重要化合物。硝酸应用很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有着重要用途,比如可用来制造炸药、氮肥、染料、人造丝等;在实验室里,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同时,硝酸也是氮的循环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物质。2.“硝酸的性质”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被看作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收官之作。在教学安排上,通常放在高一下学期初学习。此时,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化学知识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积累储备,学科思维也更加活跃、缜密。特别是在学习了“硫酸的性质”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更深刻的理解力,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学目标】1、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3、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教学过程】【问题导读】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体积分数还有少量的CO2及稀有气体。氮元素以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以形式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及有机物。空气中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只有少数豆科植物能够直接吸收转化加以利用。直到1919年,德国化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人工合成了,才使大规模合成化肥成为现实。【引入】自然界中大部分氮元素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仅有少数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吸收的化合态的氮,我们把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称为“固氮作用”。一、氮气(1)物理性质:氮气是色味密度比空气,熔、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从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出发,以“如何获得稳定的适合植物吸收的氮”为总驱动性问题,结合相关问题和实验,展开氨气的性质、氨水的性质、铵盐的性质等内容的学习。从知识内容层面,以NH3为核心,从物质分类的角度,NH3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推测氨气可以与酸反应,转化为适合植物吸收的固态氮肥;从通过氨气性质的探讨,让学生建立从类别的角度学习某一具体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二、设计思路生产生活线索:从工业合成氨出发→寻找适合植物吸收的化合态的氮知识线索:N2→NH3(g)→NH3·H2O(l)→NH4+(s)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的循环对人类的影响。(2)通过实验认识氨气、氨水的性质和用途。(3)通过讨论氮肥使用和保存方法掌握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氮肥的生产与使用》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一2014年6月第6版)【教材分析】氮肥对农业生产,解决人类日益严峻粮食问题上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以氨和铵盐性质为主要内容,介绍了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从教材表面看,对学生的知识、能量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巩固应用离子检验实验方法,更是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与生命、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极好时机。教材编写有2条线索,显线是内容上:元素组成→微粒种类→实验探究→性质变化→用途,隐线是学科观念上:元素观→微粒观→实验观→转化观→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2)了解几种常见的氮肥及科学合理使用氮肥。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doc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目标】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认识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2、通过自主实验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并培养科学规范的实验技能3、了解化肥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气与水的反应,喷泉实验。【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引入】1、数据说明化肥对人类生存有重要意义。2、如何将游离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一、氨气的物理性质:1、状态: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_,易液化,作制冷剂。2、喷泉实验: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doc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素材下载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导学案(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硝酸的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3、知道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4、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难点: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自主预习】Ⅰ相关知识:1、列举出酸的通性,每点性质(能写方程式的)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个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2、见光、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在实验室应如何保存?Ⅱ教材助读:一、硝酸的物理性质1、硝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
    上传时间:11-14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导学案(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习题(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硝酸的性质》针对练习A组——知能训练1.对于硝酸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不易挥发C.有刺激性气味D.质量分数在95%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2.长期放置的浓硝酸常显黄色。消除其中的黄色最好的方法是(  )A.在光亮处放置 B.通入适量的空气C.加入足量水 D.加入漂白粉3.单质与浓硝酸混合,出现的情况依次为:①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②反应生成最高价含氧酸;③常温下单质发生钝化;④不发生反应。符合上述要求的单质组是(双选)(  )A.Cu、C、Zn、Au B.Ag、P、Al、PtC.Fe、C、Pt、Hg D.Cu、S、Fe、Au4.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C.与Na2CO3反应放出
    上传时间:12-30 进入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习题(福建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