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必修3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出自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师之家为您提供《8 寡人之于国也》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素材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8 寡人之于国也》极简版页面

《8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下载

  •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四川省县级优课).ppt

    亚圣中国梦,悠悠之我心——《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2、体悟孟子文章的论辩艺术。教学重点: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难点:体悟孟子的论辩艺术。一、仁者炙爱,吾心仰之王道研读第三部分1.孟子在这部分中所提倡的治国主张又是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词回答。)王道目标“养生丧死无憾”之理解饮食宫室所以养生,祭祀棺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所以送死,皆民所急而不可无者。今皆有以资之,则人无所恨矣。——朱熹《孟子集注》死生亦大矣。——王羲之生而有吃有住,死而入土为安。步骤王道之始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四川省县级优课).ppt
  •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理解文意,理解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3.熟读并背诵全文。【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理解文意,理解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一、 导入新课二、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三、合作探究与评价孟子散文显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试结合本文及以前学过的孟子文章作分析。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2.学习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体会本文(孟子文章)的写作特色。朗读全文,问题探究说说孟子“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体会段落末尾语气词的作用。提出问题(第1自然段)分析问题(第2、3、4自然段)解决问题(第5、6、7自然段)总结课文结构齐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特色 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善用比喻,生动形象多用排偶句,气势充沛议论文写作启示时时不忘点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层层递进,结构严谨。使用排偶句,句式整齐;尝试运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说理生动形象、对比鲜明。学以致用,引用所学课文为写作素材。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广 西县级优课).ppt

    目录孟子、《孟子》简介词语讲解分析结构语言现象典型例题(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简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五十步笑百步返回根据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广 西县级优课).ppt
  •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3高一年级下册《孟子》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8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下载

  •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docx

    亚圣中国梦,悠悠之我心——《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2.体悟孟子文章的论辩艺术。教学重点: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难点:体悟孟子的论辩艺术。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导结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走进我们班,我有一个最大的发现,你看,女生优雅,男生潇洒,个个面如桃花,人人洋溢幸福。我不禁要感叹:中国梦实现得多好呀。其实,中国梦早在孟子的作品中就已现雏形。只是那时他不叫中国梦,而叫仁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寡人之于国也》,去感受孟子的仁政思想,去见识孟子的精彩论辩。仁者炙爱,吾心仰之——研读第三部分活动一、请全班同学齐读第三部分。活动二、分析解决以下六个问题。1.孟子在这部分中所提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docx
  •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理解文意,理解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3.熟读并背诵全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理解文意,理解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孟子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各诸侯国角逐武力,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侵凌被视为合理,由大国以武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迁都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卑礼厚币以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过程与方法加强诵读,增强语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体会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并能做出恰当的评论。教学时数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导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二、背景介绍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相互攻伐,战事不断,劳役繁重,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劳力不足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鉴于此种情况,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掌握“加”、“直”、“兵”、“检”、“岁”等文言实词的词义;熟悉“于、之”虚词的用法,掌握几个固定句式的用法。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论辩艺术。教学重难点:“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皆称孟子好辩,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的解释是:我是想去端正人心,破除荒谬的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事实上,孟子不仅好辩,而且善辩。二、检查预习1、齐读全文,纠正读音2、接力解释全文标识字体部分附: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
  •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寡人之于国也学情分析:对于文言的教学,一直在“言”与“文”的二者关系上进行探索,有时先讲“文”,在理解句意、段意、文意的基础上去解决“言”的问题;有时又先解决“言”的问题,再去理解分析“文”的问题,总之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是先“文”后“言”,还是先“言”后“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言,它们应该是密合无间、相辅相成的。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本功,所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翻译课文,然后老师提示点拨翻译中的疑难之处,最后是对文章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的学习。故此我把这篇文章的学习设计为两课时,一课时处理本文的文言知识,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和透彻、清晰、深刻地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课时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8 寡人之于国也》素材下载

  •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四川省县级优课).docx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导学案研读第三部分仁者炙爱,吾心仰之——理解仁政的具体内容1.孟子在这部分中所提倡的治国主张是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词回答)2.孟子的“王道”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又分几步实现呢?请找出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将下表补充完整。第一步:王道之始措施效果结论养生丧死无憾也。第二步:王道之成措施效果结论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4.认真比较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的具体措施,哪条措施与前面的区别最大。5.王道之成中“五十者、七十者、颁白者”都是泛指老年人。那么文中孟子强调“七十者衣帛食肉”,这体现了他对老人的什么政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与“七十者衣帛食肉”有何联系?6.孟子的理想很美好,但当时的社会并不具备实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四川省县级优课).docx
  •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四川省县级优课).doc

    教学反思课堂上设计的六个问题覆盖到本文的思想、措施、艺术手法等方面,且问题与问题的衔接很自然,所提问题的难度也很恰当。整个教学重难点非常明确。对于“孟子王道的具体措施”这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老师采用齐答、抢答的方式进行,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难度较大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与’七十者衣帛食肉’有何联系”以及“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老师则采用提示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来适当的降低难度。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的互动良好。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一上课老师便以“中国梦”引入课题,如果能在上课的时候将孟子的思想和中国梦进行联系将会使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可以把课后练习里的第四题(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四川省县级优课).doc
  •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素材(甘肃省市级优课).docx

    最具风采的小李  看到小李、老王和小刘的经历,他们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成功,他们诠释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普世真理。他们的成功都值得世人尊重。但若是非要三选一,说他们谁最具有风采的话,笔者认为小李最具风采!  有人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要说小李最具有风采呢?其实笔者人认为小李最具有风采,不是因为其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不是因为他们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而是小李是率领一个团队取得的成就。  讲到团队奉献精神,笔者不得不说一下足球,不得不说一下石家庄永昌足球队。笔者以前不是一个球迷,但自从近段时间观看了石家庄永昌队的比赛,笔者慢慢喜欢上了永昌、喜欢上了足球,成了球迷。  石家庄永昌队作为今年的中超新军,没有
    上传时间:12-22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素材(甘肃省市级优课).docx
  • 《8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习题(四川省县级优课).doc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4.选出“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5.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习题(四川省县级优课).doc
  • 《8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习题(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寡人之于国也》评测练习(教师答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D)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D)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C)??例:养生丧死无憾A.然而不王者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C)A.或百步而后止(
    上传时间:11-29 进入下载
    《8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习题(陕西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