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

发布时间:03-07T15:03:5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内容选自《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真正的开篇之作,是高一学生在第一堂地理课。本节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介绍部分常见天体来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及天体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介绍天体系统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即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人地协调观: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综合思维:利用地理资料,探究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物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区域认知:能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方法和步骤引导,让学生天体系统示意图,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能绘制天体系统示意图,培养 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1、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从舷窗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资源

  • [课件]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获奖说课课件ppt.ppt

    * * * * * * * * * * * * * * * * * * * *
    上传时间:03-07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获奖说课课件ppt.ppt
  • [课件]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ppt

    *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在宇宙中的 位置 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形式: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恒星、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星云 恒星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体 天体的分类 星云 恒星 行星 卫星 彗星
    上传时间:03-07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ppt
  • [教案]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三个板块进行介绍。整合这一节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学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宇宙有个宏观的认识,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普通而又特殊的一员。 综合思维: 1.理解天体、恒星、行星、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等基础概念 2.能用框架图说明天体系统的
    上传时间:03-07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 [教案]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内容选自《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真正的开篇之作,是高一学生在第一堂地理课。本节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介绍部分常见天体来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及天体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介绍天体系统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即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人地协调观: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综合思维:利用地理资料,探究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物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区域认知:能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方法和步骤引导,让学生天体系统示意图
    上传时间:03-07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
  • [课件]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1 第 节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2.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人类发展初期,“天圆地方”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地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大型天文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控测技术的发展,观测尺度达上百亿光年。 宇宙的概念:“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战国《淮南子·原道训》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可见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其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随
    上传时间:03-07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
  • [教案] 高中必修第一册统编人教版《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

    课题:第一章 行星地球 1.1—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第1课时 一、课标分析 1.1课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课时课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教材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上,首先介绍了宇宙的概念,天体的主要类型,重点介绍了恒星和星云这两种最基本天体的组成和特征;教材涉及各类天体及其特点、天体系统成因、行星类型等内容,这些只需引导学生一般性了解。 二、学情深度分析 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对宇宙、天体、太阳系、外星人等怀有极大的好奇心,这对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极为有利。但本节知识较为抽象,视野宏大广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具
    上传时间:03-07
    高中必修第一册统编人教版《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课件]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集体备课ppt课件.ppt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1 第 节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2.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人类发展初期,“天圆地方”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地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大型天文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控测技术的发展,观测尺度达上百亿光年。 宇宙的概念:“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战国《淮南子·原道训》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可见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其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随
    上传时间:03-07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集体备课ppt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