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思维三分味添及写作一缕香
——作文中发散、聚合、辩证思维训练
一.建立“立体思维坐标系”
(一)发散性思维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其质量的高低,常从流畅性(数量)、变通性(角度)、独特性(作用)三个方面去加以衡量。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思维启示:
A、发散思维的范畴: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B、发散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度、梯度、抽象度。
C、发散思维的方式:具象的表层,抽象的精神。
立意启示:
A、筛选一个高品质的发散点进行写作立意。
B、写作立意要根据发散点的形状、特征、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C、写作立意要超越具象的表层,升华为一种抽象的情感和精神。
其实,发散思维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更有价值的写作原点,这也正是“立意”的过程!真正的发散思维在写作立意中可以分两步走:第一,任思维自由地发散,蔓延;第二,筛选有意义的思维进行立意。
再比如央视一个栏目邀请了相关市长做访谈。主持王小丫问杭州市长:“杭州的景色很美,不知在市长先生心中,最佩服的前位市长是哪位?”市长先生稍作思考后,却斯文地作了回应。“我最佩服的前任市长有两位:一是唐代的白居易,一是宋代的苏东坡。两位市长一前一后,不仅为我们的后人建设了美丽的杭州,留下了白堤与苏堤,还吟作了200多首脍炙人口、宣传杭州的广告词。巧妙风趣的应答,迎来了一阵掌声。?市长他的回应为什么迎来了一阵掌声?凡人在考虑时,只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回转。然而这位市长却一破俗子的思维,来个反其道而行之。选出了唐代刺史白居易,点击了宋代知州苏东坡。刺史也好,知州也罢,彼此同是掌管杭城的衣食父母官,他们不也就是昔日的市长吗?于是现任市长来个及远不就近,说古不道今,回避了该要回避的难点,作了绝顶聪慧的对答。真是古今美谈啊!这就是运用了反向思维。
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不但具有广博的学识,而且爱好音乐。他认为对自己思维帮助最大的既不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是数学家、生物学家,而是音乐家。正是那些美妙而飘然的音乐,使他的思维中的联想迸发出来,产生各种奇异的想法,作出了许多惊人的发现。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思维方法成就了他们?这是运用了侧向思维。即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聚合性思维
什么是聚合性思维?聚敛思维又叫统摄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它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使原先零碎的、杂乱的信息组成系统的,条理分明的,相互有机联系,脉络清楚的材料,并从中“摄取”有意义有价值东西的思维方法。其思维特点是,以一个目标为其归宿,将信息加以抽象。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
可见聚合性思维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什么呢?一是要多收集信息,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聚合出正确的结论;二是要细心地筛选,完成对收集到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过程,然后再经过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找出其最本质的东西;三是客观地、以信息为证据得出科学结论,从而获得思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