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0-10T08:19:02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作业设计

作业:

1、积累爱国诗词,名言警句。

2、课后任选一首的诗词进行赏析。

设计理念:

通过分类收集诗词,加强积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的积累量可想而知,会有多少,那样写起作文来,也是得心应手。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迁移巩固。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资源

  •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富贵公子家国仇——从《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看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电话:181****1680富贵公子家国仇——从《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看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周启亮教材分析本诗是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诵读诗歌,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对于唐诗宋词已经熟悉了,但是学习还仅仅限于记忆背诵,还没有学习进一步探究,为了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我打算在记忆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2、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 [素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相见欢同步练习(周启亮)(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相见欢》同步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相见欢同步练习(周启亮)(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x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x
  •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相见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词中描绘登楼之所见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境交融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教学重点:感受词中描绘登楼之所见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境交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复习,激趣导入1、古人在心情郁闷时或有不如意时,往往喜欢登楼望远,那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登楼或登高的古诗词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登楼的词,朱敦儒的《相见欢》。(板书课题、作者)2、介绍词有关知识。3、介绍作者相关资料。二、初读,读通读顺读出情感1、学生自由读词,把握字音、节奏。2、生展示读,并读出韵味。3、生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词语注释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②金陵:南京。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⑥簪缨(zān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⑦收:收复国土。⑧倩:请。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品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理解诗人情感,感受
    上传时间:01-15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x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设计说明:根据新课标要求,在朗读吟诵中使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体悟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发挥想象,读懂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2、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抓住重点字词对诗词进行简单的赏析。教学手段:配乐诗朗诵、图片展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请欣赏《满江红》视频刚欣赏了爱国主义的绝唱《满江红》一词,要知道岳飞不仅是南宋抗金名将,还是一名爱国词人。说到宋代爱国词人,我们就不得不见一见“洛中八俊”之一的朱老,那就预祝大家这节课能和朱敦儒老先生相见欢吧。板书:相见欢二、简介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doc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从字音、停顿、语气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词。2.学会利用词中意象来描绘词中的意境。3.学会抓住词中的关键字词品读,从而感知词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4.体会词中的“真”,李煜词文字的真切自然,李煜词情感的真挚深沉,李煜人物的真诚本色,真正走进李煜。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在1000多年前的七夕节,有一位伟大的词人幸运地降生了,而又是在42年后的七夕之夜,这位词人又匆匆地走向了死亡。他就是李煜。他精通书法,是一位书法家;他擅长绘画,是一位艺术家;他精通音律,是一位音乐家;他开阔了词的境界,更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李煜,欣赏他的《浪淘沙》。2描绘意象,感知词真说到李煜,王国维曾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相见欢朱敦儒注:相见欢,词牌名。一读:知音韵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好平仄(平长仄短)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二读:品语言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背景楼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 [课件]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欣赏《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富贵公子家国仇——从《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看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朱敦儒读出韵律之声  学法指导:重音、节奏、语气、语调、感情 读出韵律之美  品味画面之美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词中的画面。提示:可用上“西楼清秋夕阳大江”等词语。品味词中之情  咬文嚼字品一品:词中哪个字或词能表达情感?请说明理由。小组合作做批注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知人论世《鹧鸪天》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 [素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后习题(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相见欢》同步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上传时间:10-1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后习题(安徽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