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细胞的生活说课稿的内容,更多有关于细胞的生活的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说课、导学案、教学设计等精彩内容请查看: 细胞的生活PPT课件等教学资源汇总
一、教材分析
对于本部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前面一章通过对细胞基本结构的介绍,使学生理解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本章将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内容比较抽象,有一定的教学难度。本章共安排了三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细胞生活的基础—物质和能量的相关知识,这将为以后学习生物生命现象提供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认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猜想、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教学的难点是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能量转化作用。
细胞个体微小,学生对此了解不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很多知识也不太好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知识的迁移,把复杂、抽象的内容变成学生熟悉、
简单的事例。另外,运用推理、类比、演示实验、观察和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思考,避免单纯讲授。
四、教学设计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一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图片 先从图片资料入手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生物各在进行怎样的生命活动;进行这些活动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并提问学生图片中的生物是由什么结构构成的?
从生物体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一宏观层面分析,过渡到细胞的生活同样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一微观层面,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安排导入,便于学生的理解。
讲授新课:
一.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1. 问题探究:请学生根据与生活联系较大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的物质组成?
(1)吃西瓜或橘子时,有怎样的口感?
(2)多吃鸡蛋是为了补充哪种营养?
(3)有些同学过于肥胖,因为身体含有过多的……
4)病人输液时要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补充说明细胞中还有其它物质(如核酸)。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食物入手,分析细胞中的物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
明确了细胞的物质组成,进而设问,这些物质构成细胞,那这些物质在细胞中又是如何存在的?引出第二个子课题。
2.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多媒体播放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动画。
运用多媒体和生活实例,并以海绵吸水来做比喻,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强化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说明细胞中的物质根据分子的组成的不同,分成有机物和无机
物。
教师演示实验: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穿在铁丝上,放在火上烧。感知物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
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无机物与有机物。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联系人体每天摄取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进而类比细胞的生活也同样排出废物;进而出示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引导学生分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出示如下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日常现象的分析,作出推断,明确细胞膜的功能。
(1)放入清水中的萎蔫青菜会重新硬挺起来。(水分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2)红薯被晒干后,它的水分散失于空气中,吃时更有甜味,说明什么? (红薯内水分出来了,而糖分却没有通过细胞膜出来,说明细胞膜有选择地控制物质的进出。)
多媒体播放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并将细胞膜与学校的门卫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
(1)对细胞有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细胞无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内产生的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达到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三.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1.多媒体出示图片讨论:为什么汽车加油以后才能跑?人吃完饭以后才能运动?帮助学生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量。
利用多媒体图片的出现,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的能力。
2.列举生活实例介绍能量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转换途径。 从宏观层面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加强直观认识。
过渡:既然生物体的能量来自于细胞,那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转化成生物能够利用的能量的?提问引出本课题。
再进一步提问分析:为什么说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又是如何获取营养和能量的?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出示图表解释动、植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及相应的能量转换器。 最后小结:如果我们把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比作一辆汽车的话,那么叶绿体就相当于加油站,提供燃料;而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驱动汽车开动。对本部分内容进行类比小结,使抽象的事物变的具体,易懂。
四、课堂反馈
以知识脉络图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领会本节课的知识内涵。
课外作业
必做题:学习册评—基础训练
选做题:学习册评—扩展提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1 细胞的构成物质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2 物质由分子构成
二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植物生活所需能量←(线粒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叶绿体)—太阳能 动物生活所需能量←(线粒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来自食物)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细胞的生活说课稿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