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1-29T06:37:32

认识人物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曾先后到美、英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曾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新月派代表人物;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31年11月19日,乘飞机由南京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时年34岁。

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他却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

——梁遇春

Kissingthefire

走近作者梁遇春(1906~1932)

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初步把握

1.速读课文,准确地找出文中写了哪两个特写镜头。

首先作者在一段中描写徐志摩的一双银灰色的眸子,和他那种惊奇的眼神。

在第二段作者又截取了徐志摩点烟时向人借火的细节。

2.徐志摩的眼睛不是银灰色的,作者为什么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

这是作者的感觉。

1.作者看到他的眼神总是惊奇的,好好像是猜人生之迷,揭开宇宙的神秘;

2.他的眼睛像希腊雕像那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

3.“火”有什么象征意义?第二段交代了对待“火”的几种态度?结果怎样?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资源

  • [素材] 《Kissing the Fire(吻火)》导学案(重庆市县级优课).doc

    《Kissingthefire》(吻火)【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再研读本学案。2、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学案,规范书写,独立完成。3、每次使用时间:20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以及作者对徐志摩的态度。2、理解“吻火”的内涵和社会价值。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梁遇春2、徐志摩及其作品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导学案(重庆市县级优课).doc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吻火梁遇春思考:吻火代表了徐志摩怎样的人生态度?思考:徐志摩眼睛独有的特点是什么?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思考:徐志摩的眼神与吻火动作有怎样的关联?思考:从“吻火”动作和惊奇眼神,结合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谈谈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希腊精神的精髓:1、最终目的是世界的完美,2、最高观念是现世精神,3、理想人是完美的人。热烈地追求美,求热烈地生。——周作人周作人曾让国人学习希腊人:热烈地追求美,求热烈的生。情到深处,每说不出。清/沈德潜“吻火”而生的梁遇春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火的确是最可爱的东西。它是单身汉的最好伴侣。寂寞的小房里面,什么东西都是这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素材]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素材(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梁遇春的“流浪汉“散文梁遇春的散文中,《谈“流浪汉“》算是较长的一篇,也是人们比较偏爱的一篇。梁遇春在这篇文章里毫不掩饰自己对流浪汉精神的赞美和向往,读来令人激动不已,而他本人的作文态度和文章风格,也正如这篇文章中所谈的流浪汉那样,无拘无束,热情随兴。梁遇春在这篇散文里说:“真正的流浪汉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厌恶,因为他已经做到无人无我的境地,那一刹那间的冲动是他唯一的指导,他自己爱笑,也喜欢看别人的笑容,别的他什么也不管了。“又说:“流浪是指流浪的心情。“这种“无人无我“的流浪汉气质,也正是梁遇春散文的一大特点。1、“小丑“式的审美认同倾向德国接受美学研究学者耀斯在他的《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中对审美经验进行了阐释,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素材(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贵州省县级优课).ppt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吻火梁遇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徐志摩的?从什么角度?2、徐志摩的眼睛不是银灰色的,作者为什么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请依据作者的描述,说说“银灰色”代表的含义?3、为何写银灰色的眸子会联想到希腊雕像的眼睛?4、透过那“惊奇的眼神”,作者揭示了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5、从吻火的动作可以看出“许多人”和徐志摩对待火的态度有何区别?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徐志摩的?从什么角度?(1、2段)那双银灰色的眸子,和他那种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贵州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ppt

    。---《再别康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沙扬娜拉》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偶然》夕阳已在沉沉的淡化,这黄昏的美,有谁能描画?莽莽的天涯,哪里是我的家,哪里是我的家?爱人呀,我这般的想着你,你那里可也有丝毫的牵挂?——徐志摩《海边的梦》《致梁启超》 ——徐志摩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再别康桥》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ppt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吻火梁遇春作者介绍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1928年北大英文专业毕业。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回忆类散文的一般写法一回忆交往的过程,在叙述中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代表作: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志摩在回忆里(节选)那一天晚上,因为有许多朋友会聚在那里的缘故,谈谈说说,竟说到了十二点过。临走的时候,还约好了第二天晚上的后会才兹分散。但第二天我没有去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吻火梁遇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点拨与探究结合,赏析徐志摩的形象。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体悟并学习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体悟并学习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首《再别康桥》让我们认识了徐志摩。他是爱、美、自由的信徒。但造化弄人,他过早地吻火升天,化作飘逸的云朵,如他的诗《偶然》中所写的那样,永远地投影在那最美的波心。在志摩先生意外身亡之后,许多作家纷纷写文悼念。其中有一篇不足六百字的散文成为永恒的名篇,它就是梁遇春的《吻火》。(展示PPT)提问:关于徐志摩,你了解多少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吻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学习徐志摩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吻火”的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英文题目导入。二、学习新课1.作者简介?梁遇春(1904-1932),福建福州人。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年读者喜爱。2.介绍文体特征,举例说明回忆类散文的一般写法。3.《吻火》和一般回忆类散文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明确惊奇的眼神和吻火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重庆市县级优课).ppt

    高2018级6班高2018级语文组符春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火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燃烧一样。燎原烈火: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以上成语多含褒义,表现的火的内涵是什么?温暖光明热烈生命力……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替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重庆市县级优课).ppt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吻火梁遇春作者选取了什么内容表现徐志摩的精神风貌?问题探究“银灰色眼眸”的内涵“吻火”的深层含义“银灰色眼眸”的内涵:1.乐于探索2.对生活充满热情,态度积极。火的两面性“火”不仅象征了生活中明亮、温暖、热烈、有生命力的一面,还有烧灼、破坏、毁灭的一面。1.象征徐志摩热情、积极,勇于投身生活烈焰。2.热爱光明,对毁灭、灾难的坦然。吻火的意义我们从徐志摩的“眼睛”和“吻火”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以小见大课后作业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求写出人物的神韵和精神面貌,字数600字左右。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