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素材(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01-03T13:26:32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梁遇春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人物评价

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然而,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梁遇春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然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烈焰中去,从容起舞。他在《观火》中说:“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梁遇春的文正如他的人,即使是观火,也是一种把自己燃烧进去的视角。他早已知道生命的火焰最终将熄灭,变成一堆灰烬,所以这投入就带上了一丝悲壮的色彩,也早已蕴涵了最为深刻的绝望与无奈。梁遇春一生的散文创作,正如他在《谈“流浪汉”》里所说的“溶入生命的狂潮里写作”,率真随兴,昙花一现,而今天我们读他的散文,仍然还会为其中闪现的智慧灵动与强烈张力而惊诧、激动。

梁遇春倾心于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深受其影响,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今译“伊利亚”,是查尔斯·兰姆影响最大的笔名)。从梁遇春散文的感伤色彩、夹叙夹议以及华美的词藻与丰富的想象,都可以看到兰姆的影子。

译路历程

翻译是跨越两种文字,两种文化的艺术。翻译大家傅雷在《论文学翻译书》一文中说:“一个成功的译者除钻研外文外,中文亦不可忽视……译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著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

回顾梁遇春短暂的一生,他的确具备一名成功译者的一切素养。十八岁进北大就读英文系,成为叶公超等一代英语名师的得意门生,广泛涉猎英美文学,沉浸于色彩斑斓的英语文学世界。毕业后留校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他在专业上的出类拔萃。他为人敏感,且具有诗人的情怀。友人刘国平在《泪与笑·序》里如此评价他:“什么东西都可以在他的脑海里来往自由一有逗留,一副对联,半章诗句都会引起他无数的感想和傅会,扯到无穷远去,与他亲密的人领会这错中错,原谅他,佩服他,引起同感非常曲折深邃……。“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资源

  • [素材] 《Kissing the Fire(吻火)》导学案(重庆市县级优课).doc

    《Kissingthefire》(吻火)【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再研读本学案。2、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学案,规范书写,独立完成。3、每次使用时间:20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以及作者对徐志摩的态度。2、理解“吻火”的内涵和社会价值。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梁遇春2、徐志摩及其作品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导学案(重庆市县级优课).doc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重庆市县级优课).ppt

    高2018级6班高2018级语文组符春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火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燃烧一样。燎原烈火: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以上成语多含褒义,表现的火的内涵是什么?温暖光明热烈生命力……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替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重庆市县级优课).ppt
  •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

    《吻火》梁遇春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课文结构;2、诵读法、点拨法与探究法(三)情感态度与世界观:理解并学习徐志摩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理解并学习徐志摩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难点:“吻火”的含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学生:熟读散文,了解徐志摩其人其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首《再别康桥》让我们认识了才华横溢,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他才华横溢,他浪漫多情,他是爱、美、自由的信徒。但天意弄人、命运残酷,在徐志摩飞机失事,意外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吻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学习徐志摩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吻火”的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英文题目导入。二、学习新课1.作者简介?梁遇春(1904-1932),福建福州人。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年读者喜爱。2.介绍文体特征,举例说明回忆类散文的一般写法。3.《吻火》和一般回忆类散文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明确惊奇的眼神和吻火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吻火》.梁遇春教学要点:1、了解徐志摩及梁遇春的生平思想,把握文章构思及抒情特点深入理解“吻火”的人生态度及精神实质(希腊人的思想精髓)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入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把你的吻献给谁?无论是人或一朵花,一片云……毫无疑问,我们一定把吻献给我们的至爱(板书)。而有一个人却把自己的生命之吻献给人世的火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大家一定记得这熟悉的诗句及它的作者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济南的天幕上燃起一团炽热的火,这是徐志摩对于人世火焰最后的一吻!徐志摩逝世后,在众多的祭文中有一篇非常独特,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散文《吻火》,作者梁遇春。“吻火”作为题目,源于徐志摩生前的一个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docx

    Kissingthefire(吻火)梁遇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以及作者对徐志摩的态度。2、理解“吻火”的内涵和社会价值。【教学重点】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以及作者对徐志摩的态度。【教学难点】理解“吻火”的内涵和社会价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火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燎原烈火: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吻火梁遇春作者介绍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1928年北大英文专业毕业。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回忆类散文的一般写法一回忆交往的过程,在叙述中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代表作: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志摩在回忆里(节选)那一天晚上,因为有许多朋友会聚在那里的缘故,谈谈说说,竟说到了十二点过。临走的时候,还约好了第二天晚上的后会才兹分散。但第二天我没有去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吻火梁遇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点拨与探究结合,赏析徐志摩的形象。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体悟并学习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体悟并学习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首《再别康桥》让我们认识了徐志摩。他是爱、美、自由的信徒。但造化弄人,他过早地吻火升天,化作飘逸的云朵,如他的诗《偶然》中所写的那样,永远地投影在那最美的波心。在志摩先生意外身亡之后,许多作家纷纷写文悼念。其中有一篇不足六百字的散文成为永恒的名篇,它就是梁遇春的《吻火》。(展示PPT)提问:关于徐志摩,你了解多少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重庆市县级优课).ppt

    吻火一、速读文章,理清思路1.这是一篇的散文,写人抓住了,来展示,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怀人人物外部特征的肖像和动作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一、速读文章,理清思路2.请大家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两个“特写镜头”。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他的眼睛是银灰色的,原文有哪些地方进行了刻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惊奇的眼神,情调的眼睛,对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生活的琐事,都充满了兴致;即使是说出悲伤话的时候,不是垂头丧气,厌倦了一切,却是发现了一朵“恶之花”。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探究二“吻火”体现了徐志摩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火的两面性“火”不仅有温暖、光明、热烈、生命力的一面,还有毁灭与不幸的一面。三、引用对比,强化手法 我们不迷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重庆市县级优课).ppt
  • [课件]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吻火梁遇春思考:吻火代表了徐志摩怎样的人生态度?思考:徐志摩眼睛独有的特点是什么?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思考:徐志摩的眼神与吻火动作有怎样的关联?思考:从“吻火”动作和惊奇眼神,结合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谈谈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希腊精神的精髓:1、最终目的是世界的完美,2、最高观念是现世精神,3、理想人是完美的人。热烈地追求美,求热烈地生。——周作人周作人曾让国人学习希腊人:热烈地追求美,求热烈的生。情到深处,每说不出。清/沈德潜“吻火”而生的梁遇春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火的确是最可爱的东西。它是单身汉的最好伴侣。寂寞的小房里面,什么东西都是这
    上传时间:11-29
    《Kissing the Fire(吻火)》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