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福建省县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2-04T07:03:20

认识大洲

——亚洲

刘慧珍

2017年4月27日

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

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及欧洲》教学资源

  • [课件]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福建省县级优课).ppt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学习任务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地跨三带。(2)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3)海陆位置:西南与非洲为邻,以为界。最东端与北美洲以为界。西与欧洲相连,其界线: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海峡。【学习任务二】地形特征1、三大地形特征:(1)地形以、(占3/4)为主,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高,低。2.主要地形区(1)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山脉。(2)世界最高山峰:(地球之巅,海拔:8844.43米)。(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世界屋脊”)。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福建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环节一:自主学习合作互助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主要部分在半球、半球。北部深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跨带、带和带。主要位于带。(3)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西与洲相连,西南与洲为邻,东隔海峡与相望。欧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主要部分在半球、完全在半球。北部深入内。跨北温带和北寒带。(3)海陆位置:欧洲的北、西两面分别濒临,南隔海和海峡与非洲相望,东与洲相邻。环节二:合作探究研学共享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读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死海,读出后两者的海拔高度。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读图,说一说,亚洲哪个部位海拔较高,哪些部位海拔较低?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高低低低低亚洲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1.造成各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2.区时与世界时的概念(板书)区时:在一定的区间(时区)内使用的统一时间世界时:本初子午线的标准时间3.时区的划分:(1)世界共划分24个时区,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其中包括一个零时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和一个东西十二区。(2)相邻的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地点的时间早于西边。(3)同一时区不同的地点时间相同,不同时区不同的地点时间不同。(4)我国的标准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4.区时的换算:向东(西)过几个时区,时刻加(减)几个小时。0点1点2点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x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亚洲、欧洲位置。2.运用地图总结亚洲、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3.运用地图描述亚洲欧洲人口分布特点,并找出其原因。4.会运算各地的时间。二、重点、难点:重点:亚洲、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难点:亚洲、欧洲地形与水系的关系,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亚洲气候大陆性强三、过程与方法:启发、讨论、比较、练习、读图。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进一步形成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总结本册三章的知识结构导入总复习的开始。提问:本册三章的内容?回答:认识的洲,了解的地区,走近的国家。概括起来:洲—地区—国家。这就是本册的知识结构。无论洲、地区、国家,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2、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教学难点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3)季风气候显著。(4)大陆性特征显著。(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新授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课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认识大洲——亚洲(复习课)[开课时间]:2017年4月27日一、课标解读主要考点 课标解读 认识大洲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其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其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命题预测命题时,常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出现。三、复习要求1.运用大洲在世界的位置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2.运用亚欧地形图,气候资料图,水系分布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综合分析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复习重难点(一)复习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二)复习难点1.掌握学习某大洲的一般思路和方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广 西省级优课).doc

    教学设计课题 地理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大河众多的亚洲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图,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并分析、归纳亚。洲的水系特点。2、运用分析归纳亚洲水系特点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分析并归纳欧洲的水系特征过程和方法: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认识亚洲和欧洲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欧洲的各种地理要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认识并理解区域内部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广 西省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doc

    《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掌握描述某大洲(地区、国家)的地形的方法。2、能简要分析地形与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以亚洲为例,通过运用地形和相关资料,归纳并掌握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2、以案例与真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归纳和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建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地理思维。【学情分析】本课时是复习课,学生已对世界地理中的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已学习过,学生对一些大洲、地区、国家的地形特征等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doc
  • [素材]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七下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福建省省级优课).doc

    读某国地形示意图(图一)和该国不同地形类型所占比重图(图二),分析下列问题。1、海拔大于200米的地形主要分布在该国的_________。2、该国的地形以_____为主,主要分布在该国的________。3、该国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4、如沿A—B剖面线画出的地形剖图是______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台湾岛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3,低平地约占1/3。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东,形成东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势下降,最后在西部海岸地区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材料二:海南岛100米以下的平原占61.3%,500米以上的山地占25.4%,余为100~500米的丘陵。(1)台湾岛的地形以为___________主,主要分布在岛屿的________;海南岛的地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七下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福建省省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亚洲复习课》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认识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通过读图,认识大洲的地形特征、气候分布及其特点、河流的特征。2、掌握描述地形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的答题规范。3、通过探究,重建区域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结构。能力目标:1、以亚洲为例,通过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探究,归纳出分析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之间关系的方法和规律。2、以案例和中考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大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