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福建省省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06-03T09:18:18

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复习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特点,简要分析地形与气候、水系其相互关系。

海拔

亚洲地形图

亚洲地形图

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

2.中部为高原、山地,平原分布在四周

3.地面起伏很大,中部低、四周高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西

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

分析欧洲地形特征:

《亚洲及欧洲》教学资源

  • [课件]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长江的长度(6300千米)和流量(河口3.2万米3/秒)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长江湄公河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大河众多的亚洲流域和水系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做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估内流水系。在图中找出下列河流,归纳亚洲水系特征。●太平洋水系:黄河、长江、湄公河。●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北冰洋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内流水系:里海、死海、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内流流域面积广大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内流区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贝加尔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 [素材]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七下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福建省省级优课).doc

    读某国地形示意图(图一)和该国不同地形类型所占比重图(图二),分析下列问题。1、海拔大于200米的地形主要分布在该国的_________。2、该国的地形以_____为主,主要分布在该国的________。3、该国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4、如沿A—B剖面线画出的地形剖图是______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台湾岛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3,低平地约占1/3。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东,形成东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势下降,最后在西部海岸地区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材料二:海南岛100米以下的平原占61.3%,500米以上的山地占25.4%,余为100~500米的丘陵。(1)台湾岛的地形以为___________主,主要分布在岛屿的________;海南岛的地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七下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福建省省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七年级地理(下)录播课教案………世界的时区差异授课时间:2017年4月12日上午第三节课题 世界的时区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思想 1、知道时区的划分,时差的计算。2、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 时差的计算、日期的换算 难点 时差的计算、日期的换算 教法 讨论、交流、互动 教具 多媒体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当亚洲最东端的白令海峡已沐浴新的一天晨晖,最西端的地中海之滨却还是昨夜的满天星斗,这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其中的奥秘,还的了解世界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规则 学生分组交流“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讨论,谈看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海南省省级优课).ppt

    复习目标1.通过读图,正确描述和归纳亚洲、欧洲、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特点。2.利用图文资料,分析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地理学科思维。3.掌握通过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考点直击考点考纲要求考点1:亚洲及欧洲●描述各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各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考点2:非洲近三年真题示例分值亚洲位置、地形、河流特征2016.选择题第29题2015.选择题第24题2014.选择题第8题2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海南省省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课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认识大洲——亚洲(复习课)[开课时间]:2017年4月27日一、课标解读主要考点 课标解读 认识大洲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其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其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命题预测命题时,常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出现。三、复习要求1.运用大洲在世界的位置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2.运用亚欧地形图,气候资料图,水系分布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综合分析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复习重难点(一)复习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二)复习难点1.掌握学习某大洲的一般思路和方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海南省省级优课).doc

    认识大洲---欧亚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大洲》是区域地理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方法的开篇。本教材主要包括“一、地理位置”、“二、自然地理特征”和“三、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是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分析和归纳区域地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题目检测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情况,了解最近发展区,然后全局把控进行具体而且全面的复习,最后,在进行真题测试,进行巩固认知。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学生要面临初二地理会考,所以在地理复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的教学当中,采用分小组选题竞赛的方式来检测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海南省省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x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亚洲、欧洲位置。2.运用地图总结亚洲、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3.运用地图描述亚洲欧洲人口分布特点,并找出其原因。4.会运算各地的时间。二、重点、难点:重点:亚洲、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难点:亚洲、欧洲地形与水系的关系,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亚洲气候大陆性强三、过程与方法:启发、讨论、比较、练习、读图。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进一步形成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总结本册三章的知识结构导入总复习的开始。提问:本册三章的内容?回答:认识的洲,了解的地区,走近的国家。概括起来:洲—地区—国家。这就是本册的知识结构。无论洲、地区、国家,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1.造成各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2.区时与世界时的概念(板书)区时:在一定的区间(时区)内使用的统一时间世界时:本初子午线的标准时间3.时区的划分:(1)世界共划分24个时区,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其中包括一个零时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和一个东西十二区。(2)相邻的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地点的时间早于西边。(3)同一时区不同的地点时间相同,不同时区不同的地点时间不同。(4)我国的标准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4.区时的换算:向东(西)过几个时区,时刻加(减)几个小时。0点1点2点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环节一:自主学习合作互助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主要部分在半球、半球。北部深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跨带、带和带。主要位于带。(3)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西与洲相连,西南与洲为邻,东隔海峡与相望。欧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主要部分在半球、完全在半球。北部深入内。跨北温带和北寒带。(3)海陆位置:欧洲的北、西两面分别濒临,南隔海和海峡与非洲相望,东与洲相邻。环节二:合作探究研学共享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读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死海,读出后两者的海拔高度。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读图,说一说,亚洲哪个部位海拔较高,哪些部位海拔较低?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高低低低低亚洲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doc

    《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掌握描述某大洲(地区、国家)的地形的方法。2、能简要分析地形与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以亚洲为例,通过运用地形和相关资料,归纳并掌握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2、以案例与真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归纳和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建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地理思维。【学情分析】本课时是复习课,学生已对世界地理中的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已学习过,学生对一些大洲、地区、国家的地形特征等
    上传时间:12-04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