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南亚》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2-04T07:07:19

那烂陀寺

第二节南亚

制作人:向国勇

学习目标

1.通过“谷歌地球”和地图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记住其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记住南亚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出南亚的地形特点.

3.熟悉南亚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

A

B

C

D

E

南亚

1.找一找:南亚在哪里?

南亚一游

A

D

C

B

《南亚》教学资源

  • [素材] 《第二节 南亚》南亚练习题(湖南省县级优课).docx

    第二节 南亚·第一课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丽妲说:“我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那儿,美丽的泰姬陵静静地矗立在南亚的艳阳下,悠悠恒河水缓缓流过。”你知道丽妲的祖国是()A埃及B希腊C伊拉克D印度2.下列关于南亚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B.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C.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之间D.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3.如果用“”代表南亚,用“”代表南亚次大陆,能正确反映其关系的是()4.占据印度半岛大部分的地形区是()A.喜马拉雅山地 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D.印度河平原5.恒河注入的海洋是()A.阿拉伯海 B.红海C.孟加拉湾 D.里海6.下列关于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山地—平原—高原B.东濒阿拉伯海,西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南亚练习题(湖南省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二节 南亚》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课题:第二节南亚教材版本:湘教2012版二零一七第二节南亚第二节南亚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泰姬陵位于印度新德里东南的阿格拉。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国王为他的皇妃修建的陵墓,为印度著名的古代建筑。看图识趣纱丽-印度传统服饰看图识趣印度的火车看图识趣即将消失的马尔代夫北美洲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二节 南亚》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泰姬陵新闻报道阅读教材p43—46,完成下列任务(在书本上做好笔记):1、气候: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2、宗教与社会:(1)南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2)宗教在南亚的分布情况,著名的建筑?3、人口与经济:(1)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居世界第几?(2)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什么?这些作物分别分布在哪?自主学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南亚的气候南亚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说学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地理学习的兴趣已经建立,上课时的思维较活跃。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较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重视南亚地图的运用。二,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河流概况。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3,了解南亚的宗教社会特征。三,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山脉、平原、河流、高原。教学难点:判断德干高原东、西部的地势高低。四,教学过程:导入:我以同学们所熟悉的《西游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把班上的六个小组,分成六个取经小分队。让六个小组有一个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 [素材] 《第二节 南亚》我的教学反思(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教学反思《南亚》---第2课时《南亚》第二课时的重难点内容是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以及理解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两点认识:(一)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先是在网上搜索下载了几个有关南亚气候灾害的新闻报道视频,筛选后我再利用小影软件将三段有关南亚地区的气象灾害报道剪辑成一个视频资料,然后将这个视频资料连接为新课的导入,其目的有:一是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气候知识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更直观真实地了解相关的气象灾害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一视频资料的制作及运用确实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所以,以后在教学中能用影像资料的就不用图片资料,能自己动手制作的绝不盲目借用别人的。(二)在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我的教学反思(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doc

    学习内容 第七章第二节南亚 学习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2.知道南亚的地形分布特点。3.会分析南亚的气候类型。4.了解南亚的宗教及人口。 学习重难点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 预习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西滨。2、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以及和两个印度洋上的岛国。3、南亚自北向南可分为、、三大地形区。4、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其显著的气候特征是:5、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等宗教的发源地。6、80%的人口信奉;巴勒斯坦则以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7、南亚的农业以种植为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二、交流、展示1、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doc

    “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以来,学生初步掌握了认识区域的基本方法,即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方面来认识区域。然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归纳能力有限,对知识点的描述不尽全面,部分学生存在较大的困难。具体表现为:1.地理位置的归纳:学生对于纬度位置的描述不尽人意,很多时候不能更加全面的描述出来;2.地图的判读方面,学生对有些图例认识不足,对经线和纬线混淆不清,不能准确的判断河流的流向,没有养成读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南亚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②、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③、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4)、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资料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三、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二节 南亚》PPT课件(江苏省市级优课).ppt

    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自然环境(地形、水文(河流)、气候……)探讨人类活动(人口、文化、工业、农业……)明确思路区域地理学习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亚洲及其地理分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知晓考点知识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赤道20°W160°E太平洋北冰洋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PPT课件(江苏省市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第二节南亚姓名:王书田授课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选择并阅读南亚的相关地图,运用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思路,分别说出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说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学习分析区域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热爱我们的亚洲。 重点 正确选择并阅读南亚的相关地图,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 阅读南亚地形图,说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准备1.物理设备的连接,软件的应用.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硬件定位.3.选择授课所采用的电子白板模式. 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白板功能 一
    上传时间:12-04
    《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