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复习课《等高线地形图》
【课题】复习课《等高线地形图》
【课程标准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的课程标准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对课标要求的把握:1.“海拔和相对高度”是两个有关地形的基本概念,使用“读图计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2.课标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判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能够判断坡度的陡缓,其中山峰、鞍部、陡缓坡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为难一些。为达到要求,设计学生较感兴趣的课堂活动,结合杨桃小实验,让学生在活动和实验中懂得山脊和山谷的区别,并在练习中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3.通过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二是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判断坡度的陡缓。但本节是复习课,复习内容不能只局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必须延伸到前后所学的关联内容,知识广度上也应有所拓展,如拓展到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此外,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虽然已经学习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遗忘,所以复习时既要扣住基础知识,又要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鞍部、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判断坡度的陡缓。
【教学重点】
运用等高线地形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区分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