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视频实录(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教材] 湘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

[课文] 生态环境保护

[时长] 43:06

《生态环境保护》的教学资源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热点问题——农村生态建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求】内容:完成【合作探究】中所布置的任务方法:起立讨论,小组合作交流,未解决的部分准备大胆质疑展示讲解1、展示方式:可以口头展示,也可以借助展台展示讲解。2、展示讲解同学姿势规范,态度大方,声音洪亮,语言简洁、到位。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做好记录,注意进行补充,有不明白之处要大胆质疑。归纳总结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循环经济模式课堂检测: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250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 [素材]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部级优课).doc

    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人象”之争如何破解————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学习任务]掌握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保护措施及作用。揭示人地矛盾产生的原理,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过程]材料一:“生物基因库”——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最南端,气候湿热,丛林茂密,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是世界闻名的“生物基因库”。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亚洲象是西双版纳珍稀野生动物的典型代表。材料二:亚洲象的习性亚洲象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竹林地带,在中国仅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喜群居生活,活动范围很广。象是草食性动物,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624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部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含义;(2)掌握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3)认识保护生物的主要措施。2.过程与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设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2)采用建模方法,培养学生构建地理综合题建模思维,包括常规模型的构建,特殊模型的构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建模思维初步植入学生的思维体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养成保护生物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为高三专题复习课。生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地理试题在必修和选修部分都有相关试题,基本考查的都是人类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702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x

    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人象之争”如何破解——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人地关系为线索,探讨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应对措施、从而树立环境意识,形成环境素养,并且付诸环境保护行动,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一是从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来阐述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二是从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来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本节教材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揭示人地矛盾产生的原理,体现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315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的作用及保护措施考纲解读:1、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2、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近四年高考全国卷考题统计:1、2014全国卷II,44题,10分。2、2014全国卷I,44题,10分。3、2015全国卷II,44题,10分。4、2016全国卷I,44题,10分。5、2017全国卷I,44题,10分。6、2017全国卷II,44题,10分。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学会分析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作用。3、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森林作用的分析,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精准答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802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重温旧知,学会构建环境问题的知识体系。2、掌握循环经济模式及其意义,提升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难点:循环经济模式及其意义。[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最终能自己整理出循环经济的意义,理解可持续发道路是人类继续发展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新课导入】3分钟视频《农村厕所革命》及“十九大”和“两会”的热点问题导入【自主学习】【要求】时间:5分钟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中所布置的任务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阅读《创新设计》第28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339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河北省市级优课).ppt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那些关于树的不得不说的事儿…无论干什么工作,一辈子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也可以说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件伟大的事。虽然我身体有残疾,但我的心里是健全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还是每天刨坑栽树。为打造一个绿色的环境,绿色的井陉,绿色的中国,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河北感人无腿老兵10年爬行植树3000棵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作用。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只要不断前行,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据统计,1979~2009年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8302.13万公顷,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3
    上传时间:2023-07-25 下载数:610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河北省市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图片顺序:1象只能在动物园看到,但是在祖国的某一块土地上,它的出没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2在哪呢:西双版啊丛林图3超链接到中国地图中的西双版纳4但是近几年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人象冲突日趋激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人象之争及如何破解,请看一则视频人扔石头*效果:图标一点,后面的文字(如开荒种粮)就出来*如何破解?有很多做法,请思考?----对,最直接的就是你侬我我弄你,互相伤害,形成恶性循环,那么积极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进入大讨论,人象角色扮演,互诉衷肠,共生共存,谋求繁衍生息*消极的同色积极的一色中性一色**之争湘教版选修vI《生态环境》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Human-elephantconflict人1如何破解破解谜团2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331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的作用及保护措施(第1课时)考纲解读:1、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2、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近六年高考全国卷考题统计:1、2014全国卷II,44题,10分。2、2014全国卷I,44题,10分。3、2015全国卷II,44题,10分。4、2016全国卷I,44题,10分。5、2017全国卷I,44题,10分。6、2017全国卷II,44题,10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学会分析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作用。3、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森林作用的分析,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精准答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410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 [素材]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生态环境保护——以武夷山茶区为例》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保护植被对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生产模式。3.结合实例,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武夷山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岩茶的茶汤,具有甘、醇、鲜、滑的特点。武夷岩茶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自1990年
    上传时间:2019-12-03 下载数:314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