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2-03T11:20:24

基本信息 课题内容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本节中,我们主要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入手,探讨其形成自然背景。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从荒漠化的动态发生过程入手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成因。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由于授课对象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案例,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本区正是西北地区,学生意识形态中已有荒漠化的模糊的概念所以对于荒漠化的理解稍微容易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能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4)能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2)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3)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4)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5)通过书本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资源

  • [素材]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导学案(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定位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3.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区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森林有哪些生态功能?植被破坏会造成哪些主要的生态问题?3.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什么?4.新疆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吗?5.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6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7.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8.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阅读材料: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导学案(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浙江省省级优课).ppt

    *** —土地盐碱化风吹稻花香海岸2017年9月山东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进行了第一次收割,标志着海水稻项目的成功实验。2018年5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携其团队全国六省开启了大规模的海水稻种植,标志着海水稻项目进入了产业化示范推广阶段。海水稻并非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而是生长在滨海滩涂(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的盐碱地上一种水稻。它可以迎着海潮生长,依靠海水里的养料就可生长,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耐淹等特性。其植株在海边可以长到1.8米-2.3米,涨潮时,海水稻仅露出几丛叶尖;退潮后,稻子依然生机一片。根据海水稻的生长习性,推测海水稻分布地区?试验成功后可以推广至我国哪些地区?一、土壤盐碱化的概念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向表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浙江省省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浙江省市级优课).ppt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由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所造成的__________。2.土地退化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由于土地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_____、_____和____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丧失生产能力。1、荒漠的含义和荒漠化一样吗?2、沙漠化的含义和荒漠化一样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土地退化耕地草原森林1.概念:荒漠化是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浙江省市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高一地理王保猜猜看:图中的阿富汗男子,他正在蹲守什么呢?2002年8月11日,在马扎里沙里夫附近的一个村庄,一名阿富汗男子守在几乎被沙子埋没的家门口旁。第1课时 荒漠化的分布与成因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明确目标1、什么是荒漠化?2、荒漠化的表现有哪些?自主·学习区(阅读课本P36)一、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含义:是由于和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2.主要表现:退化、退化、退化引起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碱化等。草地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ppt

    环境环境人类社会物质和能量废弃物环境环境人类社会通过生产活动获取各种物质和能量通过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排放废弃物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反馈作用人地关系模式图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教学设计高二地理组王保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理解并掌握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2、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与实质 难点 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案例材料的现代教学手段,学生为本,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内蒙古县级优课).ppt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学习目标1、学会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能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3、能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要素入手分析: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5°E-120°E;37°N-50°N)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进入)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③范围(大致边界、省级行政区、气候分区)大兴安岭阿尔金山昆仑山古长城阿尔金山2、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内蒙古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内蒙古县级优课).ppt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措施学习目标1.说出荒漠化的含义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及看图分析人为原因3.举例说明荒漠化的危害4.提出西北荒漠化防治的可行性对策活动一、读P36荒漠化的含义正文和活动部分,自主梳理活动1,并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完成活动2。()()()()()()④③⑥②①⑤2.排序,将下列按发生过程的先后填一填(填序号)①土地生产力下降;②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③地面裸露;④植被破坏;⑤荒漠景观⑥风沙侵蚀、水土流失;1.自主梳理(1分钟)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内蒙古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3.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内容索引自我检测区自主学习区一、生态环境问题1.概念: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突出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 主要分布地区:①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天然林为主;②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 [素材]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必修三第二章第1课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说出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分类。2.据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3.通过案例明确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6,找出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__________和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______、和______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3.荒漠化的分类类型:荒漠化按其成因、分布和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1)沙漠化:指在风力侵蚀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如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2)红色荒漠化:南方丘陵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3)石
    上传时间:04-28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