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三单元第三节,课时安排为2个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他们的形成、分布以及危害,本节课是提出解决措施,重中之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两大难点,一个是怎样引导学生分析的思路,避免死记硬背;另一个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农业。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各种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了感性的认识。比较缺少的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概括总结,以及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仍然采用日常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整节课划分为“记者在行动——我们在实践——专家在努力”三个环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真正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独立搜集资料的经历,有组内分享知识的快乐,还有把自己组的研究成果推广给全班同学的成就感。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能力,而且通过分享大家获得的知识量又远大于个人。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能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提高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建构“问题—措施”类型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善待自然、善待地球的观念,强化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将环保意识外显为环保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