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2-03T07:34:51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三单元第三节,课时安排为2个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他们的形成、分布以及危害,本节课是提出解决措施,重中之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两大难点,一个是怎样引导学生分析的思路,避免死记硬背;另一个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农业。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各种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了感性的认识。比较缺少的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概括总结,以及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仍然采用日常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整节课划分为“记者在行动——我们在实践——专家在努力”三个环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真正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独立搜集资料的经历,有组内分享知识的快乐,还有把自己组的研究成果推广给全班同学的成就感。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能力,而且通过分享大家获得的知识量又远大于个人。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能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提高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建构“问题—措施”类型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善待自然、善待地球的观念,强化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将环保意识外显为环保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资源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图片顺序:1象只能在动物园看到,但是在祖国的某一块土地上,它的出没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2在哪呢:西双版啊丛林图3超链接到中国地图中的西双版纳4但是近几年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人象冲突日趋激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人象之争及如何破解,请看一则视频人扔石头*效果:图标一点,后面的文字(如开荒种粮)就出来*如何破解?有很多做法,请思考?----对,最直接的就是你侬我我弄你,互相伤害,形成恶性循环,那么积极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进入大讨论,人象角色扮演,互诉衷肠,共生共存,谋求繁衍生息*消极的同色积极的一色中性一色**之争湘教版选修vI《生态环境》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Human-elephantconflict人1如何破解破解谜团2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热点问题——农村生态建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求】内容:完成【合作探究】中所布置的任务方法:起立讨论,小组合作交流,未解决的部分准备大胆质疑展示讲解1、展示方式:可以口头展示,也可以借助展台展示讲解。2、展示讲解同学姿势规范,态度大方,声音洪亮,语言简洁、到位。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做好记录,注意进行补充,有不明白之处要大胆质疑。归纳总结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循环经济模式课堂检测: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含义;(2)掌握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3)认识保护生物的主要措施。2.过程与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设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2)采用建模方法,培养学生构建地理综合题建模思维,包括常规模型的构建,特殊模型的构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建模思维初步植入学生的思维体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养成保护生物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为高三专题复习课。生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地理试题在必修和选修部分都有相关试题,基本考查的都是人类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敖鲁古雅系鄂温克语“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之意*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321巴厘虎日本狼撒丁猞猁东部美洲狮加州金熊巴巴里狮基奈山狼旅鸽海貂北美白狼南极狼斑驴开普狮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的作用及保护措施考纲解读:1、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2、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近四年高考全国卷考题统计:1、2014全国卷II,44题,10分。2、2014全国卷I,44题,10分。3、2015全国卷II,44题,10分。4、2016全国卷I,44题,10分。5、2017全国卷I,44题,10分。6、2017全国卷II,44题,10分。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学会分析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作用。3、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森林作用的分析,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精准答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docx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学会分析自己熟悉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课标解读】本条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在了解之前呢,学生首先需要回忆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最后才可能根据产生的原因初步了解解决措施,那么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目的就水到渠成了。另一个要求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熟悉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一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从一般问题、一般措施到具体问题和措施的分析,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间接地体现了区域地理的范畴,因此需要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大半年的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生态环境保护——以武夷山茶区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介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课本首先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生并存的关系。使学生联系身边的问题对环境的破坏加以认识。通过探究活动二让学生掌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经济的策略。从而达到本节科的教学目标——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形成环保意识。?二、教学目标?:1.理解保护植被对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生产模式。3.结合实例,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三、重点难点?:本节的中心是使学生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教学过程:导课:Ppt展示武夷山岩茶,简单介绍武夷山所处地理位置、岩茶种类及制作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重温旧知,学会构建环境问题的知识体系。2、掌握循环经济模式及其意义,提升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难点:循环经济模式及其意义。[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最终能自己整理出循环经济的意义,理解可持续发道路是人类继续发展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新课导入】3分钟视频《农村厕所革命》及“十九大”和“两会”的热点问题导入【自主学习】【要求】时间:5分钟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中所布置的任务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阅读《创新设计》第28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 [素材]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生态环境保护——以武夷山茶区为例》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保护植被对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生产模式。3.结合实例,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武夷山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岩茶的茶汤,具有甘、醇、鲜、滑的特点。武夷岩茶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自1990年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doc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三单元第三节,课时安排为2个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他们的形成、分布以及危害,本节课是提出解决措施,重中之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两大难点,一个是怎样引导学生分析的思路,避免死记硬背;另一个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农业。(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各种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了感性的认识。比较缺少的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概括总结,以及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三)设计思想本节课仍然采用日常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整节课划分为“记者在行动——我们在实践——专家在努力”三个环节。教学过程的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