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2-04T07:10:06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

自学指导一

阅读教材P33,回答:(2分钟)

1.什么是地形?

2.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你能用身边的例子解释吗?

3.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

自学指导一

阅读教材P33,回答:(2分钟)

1.什么是地形?

2.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你能用身边的例子解释吗?

3.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

时间到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世界的地形》教学资源

  • [教案]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2.3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等。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盆地5种地形。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估算山顶的海拔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情感目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教学难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缓急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上节课所学的陆地基本类型,提问:你还记得这些地形吗?2、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通常会通过读这个地方的陆地地形示意图,去了解那里的地形状况。3、可是,你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是应用这种图来判断地形。4、揭示课题二、合作探究: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学习目标:1.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判读某一地点的海拔高度,估算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与立体地形图之间的转绘过程,说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形状特征;3.在简单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出上述地形部位,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或选择行进路线判读坡的陡缓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看等高线地形图2.带着问题观看微课3.结合当堂检测一探索等高线的特征特征同线等高密陡疏缓陡崖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谢谢!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陆地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5种基本陆地地形,了解其基本特征2.区别海拔和相对高度、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3、能知道一些著名的陆地地形的名称,在地图上找到世界陆地地形之最的位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再通过身边的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识别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异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地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难点: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区别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接
    上传时间:06-21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

    复习课《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地形部位,判断地势的高低变化。3、能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的分布及流向。二、(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等地形部位,判断地势的高低变化。(2)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区分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训练相结合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七、复习过程1、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考纲考点,全班齐读。2、复习本节的知识点:(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等基本概念;(2)在等高线地形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目标: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读海拔高度,会计算相对高度。2、熟悉地形图的种类。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海拔高度、识别坡度的陡缓以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基本部位;;3、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能读懂这两种地形图。重点与难点: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相对高度、陡缓、基本部位)。课时:1课时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自主学习]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单位是米(课本P27图2—31)2、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见课本P29图2—37。山地 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

    地理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复习课)信宜市合水镇合水中坳风电场鸡笼顶鸡笼顶石硖千级梯田考纲要求:1、懂得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等地形部位,判断地势的高低变化;2、懂得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的分布及流向。一、基本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高度(米)海平面8844米4000米4844米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甘肃省省级优课).ppt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黄土高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在相关图中识别。2、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3、说出世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并指出世界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4、找出海底地形及主要特点。自学教材p33完成1、什么是地形?2、海拔是什么?3、相对高度是什么?4、比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一、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甘肃省省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我能行ABCDE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你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是应用这种图来判断地形。学看地形图100m200m300m400m500m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ppt

    等高线地形图海拔海平面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是两个地点的海拔高度差。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海拔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100200300
    上传时间:08-05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PPT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x

    等高线地形图【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会看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又是《学会看地图》中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而且在湘教版的课本上表述的内容却很少。因此小组团结协作,去根据山体的模型,亲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能够总结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用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距离与温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
    上传时间:12-04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x